米兰体育官方网站入口是中國數學工作者的學術性法人社會(hui) 團體(ti) ,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hui) 的組成部分。米兰体育官方网站入口的宗旨是團結廣大數學工作者,為(wei) 促進數學的發展,繁榮我國的科學技術事業(ye) ,促進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與(yu) 提高...
三代六院士!引領複旦二次騰飛!今天,是他的120周年誕辰
發布時間:2022-10-08
他是“東(dong) 方第一幾何學家”,引領我國仿射微分幾何學和射影微分幾何學領域研究,晚年開辟計算幾何新方向。
他創立“微分幾何學派”,躬耕教壇70餘(yu) 載,引領複旦數學學科發展,培養(yang) 一代代數學英才,三代六院士,留下“蘇步青效應”,為(wei) 我國數學教育事業(ye) 貢獻卓著。
他是複旦大學老校長,緊抓教學科研,培育師資人才,繁榮校園文化,讓複旦實現曆史上第二次騰飛。
他是“數學家中的詩人,詩人中的數學家”,一生創作詩詞近500首,抒情言誌,出版多部詩集,實現“數與(yu) 詩的交融”。
今天(9月23日),是蘇步青先生誕辰120周年。遙想老校長,那是心懷家國、璀璨如星的一生。
¢ 心懷家國的“東(dong) 方第一幾何學家”
“ 微分顯萬(wan) 象,
平生問幾何。”
出生於(yu) 浙江省平陽縣的一個(ge) 小山村,務農(nong) 為(wei) 生,蘇步青的童年在放牛喂豬之類的農(nong) 活中度過。10歲的蘇步青寫(xie) 出“牽著臥牛走,去耕天下田”的詩句,為(wei) 自己俯察萬(wan) 象、心濟天下的一生埋下伏筆。
父母省吃儉(jian) 用供蘇步青上學,中學數學老師激發他的報國心,中學校長的出錢資助,讓17歲的蘇步青東(dong) 渡扶桑,前往日本留學。“當我埋頭在數學公式裏的時候,我感覺是最幸福的時刻。”懷著一腔熱愛與(yu) 熱血,蘇步青克服種種困難,以第一名考入東(dong) 北帝國大學數學係,從(cong) 此與(yu) 數學結下一生之緣。
1930年初,蘇步青在一般曲麵研究中發現了四次(三階)代數錐麵,論文發表後,在日本和國際數學界產(chan) 生很大反響,獲得“蘇錐麵”的美稱。一邊教學,一邊做科研,蘇步青深耕仿射微分幾何領域,發表四十多篇論文,被學術界稱為(wei) “東(dong) 方國度上空升起的燦爛的數學明星”。
放棄國外的優(you) 厚條件,1931年初,蘇步青回到闊別已久的故土。應陳建功先生之約,蘇步青到浙江大學任教,為(wei) 國家培養(yang) 人才。即便連續4個(ge) 月沒有拿到一分錢,蘇步青依然為(wei) 建設祖國而感到快樂(le) 。戰火紛飛的年代,蘇步青忍饑挨餓,吃了幾個(ge) 月番薯幹蘸鹽巴,在防空洞裏教學、科研不輟。他帶領學生研究射影微分幾何,成果引起了國際幾何學界的轟動。
蘇步青出版的部分專(zhuan) 著與(yu) 教材
隨著全國高校院係調整,1952年,蘇步青來到複旦大學。他撰寫(xie) 《一般空間微分幾何學》《現代微分幾何概論》和《射影曲麵概論》等專(zhuan) 著,係統總結研究成果,奠定微分幾何學的發展基礎,讓他創立的“微分幾何學派”在複旦大學發揚光大。1956年,由於(yu) “一般空間微分幾何學”“射影曲線論”方麵的突出貢獻,蘇步青榮獲新中國首屆“國家自然科學獎”。
“數學要有應用,應用數學要麵向國民經濟。”自從(cong) 1964年與(yu) 上海汽輪機合作開始,蘇步青就十分關(guan) 心生產(chan) 實際問題。他帶領學生去過不少工廠,後來又去江南造船廠搞船體(ti) 數學放樣,去上海工具廠為(wei) 工人和技術人員上課,為(wei) 他們(men) 解決(jue) 生產(chan) 中遇到的問題,大大地提高了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的科技力和生產(chan) 率,推動了這些產(chan) 業(ye) 的迅速發展。
一艘巨型輪船的建造,需要每一塊鋼板的精密切割與(yu) 銜接,而20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造船工業(ye) 還沿用傳(chuan) 統繁重的手工船舶線型放樣方法,需要工人們(men) 長時間的艱苦操作。1972年,蘇步青與(yu) 學生忻元龍、華宣積來到江南造船廠,開展船體(ti) 數學放樣研究,將理論與(yu) 實踐結合。經過師生多年合力研究,蘇步青成功運用數學公式檢驗船鼻艏是否光順,幫助解決(jue) 生產(chan) 過程中的問題。1978年,複旦大學數學係“船體(ti) 數學放樣”等項目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hui) 獎。
在船體(ti) 數學放樣項目的基礎上,古稀之年的蘇步青創立“計算幾何”新學科,開辟幾何研究新領域。“也知老去無筋力,尤擬攀登上險巔。”為(wei) 了奮力追趕國際水平,蘇步青編著我國第一本《計算幾何》專(zhuan) 著,在複旦數學係舉(ju) 辦“計算幾何”討論班,並於(yu) 1982年領銜成立了全國計算幾何協作組,網羅高校和科研機構人才,有力推動了我國計算幾何學的發展。
蘇步青(左二)與(yu) 學生忻元龍(左一)、劉鼎元(右一)、舒五昌(右二)討論船體(ti) 數學放樣
蘇步青提倡教學與(yu) 科研相長,讓複旦大學數學係和數學研究所取得飛速發展,領先國內(nei) ,人才濟濟。1980年,蘇步青在複旦大學創辦一份麵向國內(nei) 外的綜合性數學刊物《數學年刊》,擔任主編,四處奔走,用20多年的時間使其獲得國際認可。如今,蘇步青學生、中國科學院院士、複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李大潛擔任《數學年刊》主編。
2003年8月,國際工業(ye) 與(yu) 應用數學聯合會(hui) (ICIAM)決(jue) 定設立“ICIAM蘇步青獎”,這是第一個(ge) 以我國數學家名字命名的國際性數學大獎。2003年11月,中國工業(ye) 與(yu) 應用數學學會(hui) (CSIAM)決(jue) 定設立“CSIAM蘇步青應用數學獎”,成為(wei) 我國數學界繼華羅庚獎、陳省身獎的第三個(ge) 數學大獎。
¢ 三代六院士,培養(yang) 一代代數學人才
“ 滿案簿書(shu) 雙睡眼,
畢生事業(ye) 一教鞭。”
古有“蘇門三學士”,蘇步青留下“三代六院士”的佳話。在複旦大學數學係、數學研究所,蘇步青與(yu) 學生穀超豪、胡和生、李大潛、洪家興(xing) 、陳恕行都是中科院院士,“三代六院士”的接力傳(chuan) 承,賡續著祖國數學事業(ye) 的發展。
“作為(wei) 學科帶頭人,不僅(jin) 要培養(yang) 學生,還要鼓勵、幫助學生超過自己,真正做到承上啟下、繼往開來。”從(cong) 教70餘(yu) 載,蘇步青培養(yang) 出的數學人才代代不絕,包括卓有建樹的數學家,以及科教等領域的領軍(jun) 人物,留下“蘇步青效應”的美談。
李大潛說:“蘇先生一直鼓勵年輕人要超過自己,並努力為(wei) 學生們(men) 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蘇步青先生教導李大潛“貴在堅持”,讓他一生受益,並始終以嚴(yan) 謹的態度對待教學與(yu) 科研。
“今日登臨(lin) 嗟吾老,他年馳騁待君還。銀機頃刻飛千裏,咫尺天涯意未瀾。”這是李大潛第一次出國深造前,蘇步青先生與(yu) 他登白塔同遊北海時所贈的臨(lin) 別詩。“蘇先生對我的深重情誼,全都體(ti) 現在簡短的詩句中,讓我永生難忘。我下定決(jue) 心學成歸國,報效祖國。”
1991年,學生(後排左起:忻元龍、胡和生、穀超豪、李大潛、洪家興(xing) )為(wei) 蘇步青老師祝壽
“數訓班”是蘇步青培養(yang) 數學人才的一大創舉(ju) 。1959年底,複旦大學數學係從(cong) 上海各區縣中學挑選出100名優(you) 秀高中生組成“數訓班”,為(wei) 數學研究所擴充力量,也為(wei) 數學人才的培養(yang) 注入了蓬勃的生機。
複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忻元龍於(yu) 1960年進入“數訓班”學習(xi) ,當時蘇步青先生為(wei) 他們(men) 這一批本科生講授《高等幾何》《黎曼幾何》兩(liang) 門課。“蘇先生講課思路很清晰,板書(shu) 寫(xie) 得非常好,還講清楚每一個(ge) 內(nei) 容的來龍去脈。比如為(wei) 什麽(me) 會(hui) 產(chan) 生黎曼幾何的理論,他把曆史背景都講出來,讓我們(men) 更清楚地看到這個(ge) 學科的方向和發展的前景。”
畢業(ye) 後,忻元龍任職於(yu) 複旦大學數學研究所,後來給研究生上課,差不多講了10年的《黎曼幾何》。課程內(nei) 容有所發展,卻都建立在蘇步青先生授課的基礎上。“蘇先生帶學生不光是著重他自己所研究的方向,更是引領學生朝著更新的更重要的方向發展。”近年,忻元龍關(guan) 於(yu) 黎曼流形中的極小曲麵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國外出版專(zhuan) 著,他不忘在扉頁向恩師蘇步青致謝。
回憶受業(ye) 於(yu) 恩師蘇步青的時光,有一個(ge) 場景,過去40多年,忻元龍和見證者依然難以忘懷。上世紀70年代後期,蘇步青提議舉(ju) 辦討論班,閱讀國外最新學術成果,進行學術報告和討論。為(wei) 了培養(yang) 教師中最年輕的忻元龍,每次都由他作報告。1977年的夏天,台風過境,暴雨來襲,複旦校園裏積水很深。沒想到75歲的蘇步青先生拎著鞋子,趟過積水,在早上8點前趕到會(hui) 場,讓忻元龍準時開始報告。學生們(men) 都被蘇步青感動得眼眶濕潤。
蘇步青說:“名師不一定出高徒,嚴(yan) 師才能出高徒。”他治學嚴(yan) 謹,也對學生嚴(yan) 格要求。他注重培養(yang) 學生獨立思考和創造能力,不喜歡學生說“不太懂”,認為(wei)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當學生疏於(yu) 閱讀文獻,在討論班報告不佳,就會(hui) 被“掛在黑板前”,頗為(wei) 難堪。
蘇步青(右一)與(yu) 華宣積(左一)討論計算幾何
“他的信任,讓我走上講台。”複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華宣積最初擔任蘇步青先生《高等幾何》課程助教,1964年,蘇步青讓他去電視大學講一節解析幾何課。蘇步青和華宣積一起坐在電視機前旁聽其他老師的課,並傳(chuan) 授經驗:“這個(ge) 課老師隻麵對幾個(ge) 學生,大部分學生是看不見的,所以在上麵講要把字寫(xie) 端正,寫(xie) 得大一點,讓別人看得清楚,說話也說要清楚。你隻要認真準備,一定可以上好課的。”華宣積的第一堂課在晚上,蘇步青陪他同去並全程旁聽。“第一次能講成這樣不錯了。你就這樣堅持下去,認認真真地備課,助教上講台沒問題。”蘇步青的鼓勵堅定了華宣積站上講台的信心,後來華宣積主講1967屆本科生的《高等幾何》課,接過恩師的教鞭,不斷成長。
1978年,華宣積支援西藏歸來,蘇步青把他叫到辦公室說:“小華,你外出支教的兩(liang) 年,情況有很大變化。我們(men) 過去在江南廠搞的那一套理論,國外叫計算幾何。我們(men) 一定要趕上去,把損失的時間奪回來。你是一員大將,快點跟上。”華宣積頓時充滿幹勁,原定休息半年也取消了,一頭紮進研究中。研讀文獻後,華宣積在計算幾何討論班報告了自己的想法,得到蘇步青的認可,並一同撰寫(xie) 文章,於(yu) 1979年發表。隨後,華宣積深耕計算幾何數十年。今天,他看到一批年輕人還在蘇老開拓的領域做出新東(dong) 西,感到很欣慰。
蘇步青為(wei) 華宣積文章寫(xie) 的修改意見手跡
“細培精育更扶植,不出人才誓不休。”為(wei) 了挖掘和培養(yang) 數學尖子人才,時任上海市數學會(hui) 理事長的蘇步青,在全國發起中學生數學競賽。蘇步青不僅(jin) 對數學尖子人才在專(zhuan) 業(ye) 學習(xi) 上嚴(yan) 格要求,也對他們(men) 的思想品質、綜合素養(yang) 有要求。
蘇步青(右一)為(wei) 李駿(左一)頒獎
“晝想代數,夜夢幾何。” 複旦大學上海米兰体育入口主任李駿教授在去年年底榮膺中國科學院院士時,寫(xie) 下了他的感想。如果說蘇步青是在實射影幾何做了奠基,李駿則在複射影幾何做出創新。這就是數學的傳(chuan) 承。傳(chuan) 承的種子,始於(yu) 1978年,當時李駿在首屆全國八省市中學生數學競賽中奪魁,蘇步青為(wei) 他頒獎時說,“做得好”。
之後,李駿進入複旦大學數學係學習(xi) ,在寬鬆的學習(xi) 氛圍下成長。1983年、1984年的春節,李駿和同學一起去看望蘇步青,蘇步青勉勵道,“複旦大學有最好的老師,你們(men) 會(hui) 得到最好的教育,以後你們(men) 要做最好的數學”。蘇步青的鼓勵,鞭策著李駿前行。2019年,李駿從(cong) 斯坦福大學回到複旦,牽頭建設上海米兰体育入口,與(yu) 複旦數學科學學院一起啟動“數學英才試驗班”,從(cong) 高中選拔優(you) 秀數學苗子,選派導師,指導科研,傳(chuan) 承數學學脈,為(wei) 培養(yang) 未來數學家耕耘沃土。培養(yang) 數學人才時,開設多類“蘇步青討論班”,激發學生的思想火花。
¢ 擔任校長,實現複旦曆史上的第二次騰飛
“ 超然此地一亭台,
縵縵卿雲(yun) 複旦來。
園裏涉遊成樂(le) 趣,
柳蔭勤讀出人才。”
緩步曦園,草木青翠,水光粼粼,卿雲(yun) 亭邊牆上的一首七言律詩映入眼簾。那便是1984年初夏,複旦大學名譽校長蘇步青題寫(xie) 的詩作。
38年來,這首題詩見證了一代代複旦人漫遊曦園,柳蔭勤讀,成為(wei) 人才。題詩為(wei) 曦園美景增添了詩情畫意,也為(wei) 老校長銘刻了時光裏的複旦記憶。
1956年9月,蘇步青擔任複旦大學副校長,分管學校的科學研究工作。蘇步青認為(wei) ,高校的科學研究必須結合實際,應該努力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服務。在他的領導下,複旦大學數學係和其他係所科研人員注重科研與(yu) 生產(chan) 相結合,取得一批優(you) 秀成果。
蘇步青引導科研與(yu) 教學人員大膽創新,開辟科學的新領域。他身體(ti) 力行,帶領數學係教師參與(yu) 籌建上海計算中心。複旦大學原子能、技術物理等研究所,計算數學、力學等專(zhuan) 業(ye) 相繼成立,為(wei) 開創現代技術、發展新興(xing) 科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1978年4月,年逾古稀的蘇步青榮任複旦大學校長。教學和師資培養(yang) ,是蘇步青重點關(guan) 注的工作。蘇步青多次倡導教授要為(wei) 本科生上基礎課,在他的帶頭下,一批批教授走上講台,基礎課教學得到加強。他還強調抓好教材編寫(xie) 工作,不斷提高教材質量;廣泛開設選修課,以便因材施教;改革教學,使課程內(nei) 容更加科學化、現代化。蘇步青重視師資隊伍建設,特別是中青年教師的培養(yang) ,盡可能按不同學科形成梯隊。
蘇步青治學嚴(yan) 謹,經常勉勵學生要德才兼備,全麵發展,並為(wei) 此投注了相當多的精力,體(ti) 現出教育以人為(wei) 本的重要思想。“為(wei) 振興(xing) 中華而發奮讀書(shu) 是我們(men) 進大學的目的。”蘇步青抓住各種機會(hui) 教導學生要熱愛祖國,堅定社會(hui) 主義(yi) 信念;要勤奮學習(xi) ,刻苦鑽研,保持艱苦奮鬥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要謙虛謹慎、堅持實事求是的學風。
文理兼備的蘇步青注重培養(yang) 學生的綜合素養(yang) ,撰寫(xie) 關(guan) 於(yu) 理工科學生要有文史知識的文章,提倡文科學生掌握一定的理工科知識,在全國高校學生中反響很大,與(yu) 當今“通識教育”不謀而合。
校園文化建設也是蘇步青老校長關(guan) 心的話題。工於(yu) 詩詞,長於(yu) 書(shu) 法的蘇步青為(wei) 曦園題詩,為(wei) 重修後的燕園題字,為(wei) 校園勝跡增添了詩情畫意,與(yu) 校園文化緊密融合。蘇步青還關(guan) 心支持“複旦大學學生書(shu) 畫協會(hui) ”的成立與(yu) 發展,邀請名家擔任顧問,推動展覽的舉(ju) 辦,讓一代代複旦學子獲得藝術熏陶。
年逾古稀,蘇步青老校長事必躬親(qin) 。走在校園裏,他常常拾起廢紙團,幫助擰緊水龍頭,提醒學生不忘關(guan) 燈,儉(jian) 樸節約的風範令師生崇敬。
在蘇步青擔任校長期間,複旦大學朝著建設一流大學的目標奮進。1984年4月,複旦大學被國務院確定為(wei) “七五”期間重點建設單位。幾年的迅速發展使複旦成為(wei) 全國文理科綜合性重點大學,之後跨入全國首批“211工程”高校建設行列,實了曆史上的第二次騰飛。蘇步青老校長的辦學思想和教育思想,對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e) 產(chan) 生重要影響。
¢ 千金買(mai) 馬骨,為(wei) 中學教師辦了三屆講習(xi) 班
“ 安得教鞭重在手,
弦歌聲裏盡餘(yu) 微。”
1982年,耄耋之年的蘇步青先生即將退居二線。他了解到中學教師的數學教學水平有待提高,產(chan) 生為(wei) 中學教師舉(ju) 辦講習(xi) 班的想法:用高等數學的思想指導他們(men) ,提高論證能力和數學素養(yang) 。
經過長期籌備,1984年1月,上海正值嚴(yan) 冬,在大學講台耕耘50多年的蘇步青麵向63名中學教師開課。蘇步青精神矍鑠,聲如洪鍾,不僅(jin) 講好數學問題,傳(chuan) 授教學經驗,還插入數學史典故,講述前人攻克數學疑難之不易,勉勵中學教師們(men) 愛國奉獻,讓他們(men) 為(wei) 之動容。
蘇步青在中學數學教師講習(xi) 班授課
即便授課地點路途遙遠,寒風呼嘯,蘇步青依然堅持每次上課都提前半小時到教室:擦黑板,掛示教圖,準備投影儀(yi) ……上完課後,蘇步青先生會(hui) 去醫院陪伴臥病在床的夫人,但從(cong) 未影響上課。盛夏時節,蘇步青因痛風住院,依然堅持為(wei) 講習(xi) 班編寫(xie) 講稿。
“我蘇步青剩下的時間都是人民的,舉(ju) 辦講習(xi) 班就是做一點兒(er) 力所能及的工作。我這隻是‘千金買(mai) 馬骨’,希望能有更多的大學老師為(wei) 培養(yang) 中學教師做有益的工作。”正是這樣的初衷,讓蘇步青堅持舉(ju) 辦了三屆“中學數學教師講習(xi) 班”。
蘇步青先生重視中小學教育,1960年編過代數、幾何合編體(ti) 係的五年製中學教材,後來還提出,“把中學教師的水平提高一些,這是中學教育的關(guan) 鍵所在”。1991年,“蘇步青數學教育獎”設立,每兩(liang) 年評選一次,用於(yu) 獎勵在數學基礎教育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ti) 與(yu) 個(ge) 人。蘇步青曾將晚年所獲100萬(wan) 港幣獎金的一半捐給了這一獎項,另一半則用來獎勵複旦大學數學所、數學係的優(you) 秀師生。
1967年從(cong) 複旦數學係畢業(ye) ,顧泠沅紮根青浦,投身鄉(xiang) 村基礎教育,受到恩師蘇步青的深遠影響。1983年顧泠沅曾參加蘇步青舉(ju) 辦的第一屆講習(xi) 班,1992年他主持的上海市青浦縣數學教改實驗小組獲得第一屆蘇步青數學教育一等獎。“蘇老親(qin) 自給我頒獎。他還叮囑說:‘你是我的學生,你好好幹’。”顧泠沅不負恩師的囑托,用45年讓“青浦實驗”的中國經驗驚豔世界。
“蘇老常說,做學問要學會(hui) 用好‘零頭布’,用零零碎碎、邊邊角角的時間看書(shu) 、解題、思考、做筆記。我從(cong) 工作至今55年,一刻也沒有忘記。”顧泠沅牢記並踐行恩師教誨,利用零碎時間做筆記,將工作學習(xi) 研究心得密密麻麻記在了近200本筆記本裏。
蘇步青先生將整段時間稱為(wei) “整匹布”,零碎時間稱為(wei) “零頭布”。他往往巧用時間,將“零頭布”縫合起來,妙手成錦衣。辦公室裏,桌上左邊放公文、右邊參考書(shu) ,時時勤翻閱;出差期間,總能擠出幾個(ge) 小時,推進項目研究,撰寫(xie) 教材;在家的時候,就把星期天用來工作,點滴時間也不放過。1978年夏天,蘇步青在給複旦研究生上50小時課之餘(yu) ,抽出時間編寫(xie) 《微分幾何五講》;20萬(wan) 字的《仿射微分幾何》,也是蘇步青在校務繁忙期間,用“零頭布”完成。曆年都有中小學生、社會(hui) 人士來信求解數學題,訴說苦惱,蘇步青總是抽空回信答疑,勉勵青年人。
1982年的蘇步青寓所
深耕數學之餘(yu) ,蘇步青喜愛閱讀古典文學、詩詞經典,晚年亦時時吟誦。蘇步青還堅持鍛煉身體(ti) ,種植蔬菜,蒔花弄草,將他的寓所妝點成“紫藤蘿瀑布”,門前成為(wei) 一片繁花似錦的“海洋”。
“我一定要在有生之年,為(wei) 可愛的祖國、偉(wei) 大的黨(dang) 再做出一番貢獻。”耄耋之年的蘇步青堅持每天從(cong) 居所走到校內(nei) 辦公室,他心係複旦數學係與(yu) 中國數學的發展,心係我國中小學數學教育事業(ye) 的未來。
2003年3月17日,蘇步青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
國福路,紅瓦黃牆小樓,蘇步青的舊居曾經花木繁茂,如今修繕一新。這裏已成為(wei) 複旦大學“玖園愛國主義(yi) 教育建築群”,今年5月入選全國首批“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無數後學在此追尋大師足跡,感悟先輩精神。
仰望蒼穹,國際編號為(wei) 297161號小行星,2019年11月8日正式命名為(wei) “蘇步青星”。蘇步青老校長的卓越科學成就、崇高師者風範,如星光熠耀,指引著一代代複旦人砥礪前行。正如其詩所言:
“ 為(wei) 學應須畢生力,
攀登貴在少年時。”
文章來源:複旦大學 公眾(zhong) 號
數學會獎項
陳省身獎
陳省身教授是一位國際數學大師
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教授是美籍華裔數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他非常關(guan) 心祖國數學事業(ye) 的發展,幾十年來在發展我國數學事業(ye) 、培養(yang) 數學人才等方麵做了大量工作。
鍾家慶獎
鍾家慶教授生前對祖國數學事業的發展極其關切
鍾家慶教授生前對祖國數學事業(ye) 的發展極其關(guan) 注,並為(wei) 之拚搏一生。為(wei) 了紀念並實現他發展祖國數學事業(ye) 的遺願,數學界有關(guan) 人士於(yu) 1987年共同籌辦了鍾家慶基金,並設立了鍾家慶數學獎,委托米兰体育官方网站入口承辦。

關注微信
掃描二維碼關(guan)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