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基礎研究是社會發展原動力

發布時間:2012-10-08

“今天,人們(men) 似乎還和兩(liang) 百年前一樣麵臨(lin) 著同樣的問題:當我們(men) 還未解決(jue) 能源、疾病、人口過剩等困擾社會(hui) 發展的燃眉之急時,到底應不應該建造衛星探索廣闊宇宙,或者發明加速器去探索微觀宇宙?”

9月18,在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第23屆院士大會(hui) 上,諾貝爾獎得主、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在大會(hui) 特邀報告《科學與(yu) 發展》的開頭就拋出了這樣的問題,引發全場來自60多個(ge) 國家500餘(yu) 名科學家的深思。

丁肇中說,德國物理學家與(yu) 哲學家克裏斯托弗·希騰貝格兩(liang) 百多年前提出:發現一種治牙痛的辦法隻要花費很短時間,且比發現另一個(ge) 星球對大多數人來說更有使用價(jia) 值。那麽(me) ,為(wei) 什麽(me) 要作基礎研究呢?

對此,丁肇中的回答是:雖然從(cong) 根本上,作出重大基礎發現的科學家是出於(yu) 對自然界的好奇心而非對經濟利益的追求才探索世界奧秘的,但這些成果依然惠及全人類。他表示,從(cong) 上世紀初開始,基礎科學研究方麵的進展就在推動社會(hui) 不斷進步。事實上,我們(men) 正享受著由基礎研究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技術成果,如通訊、電腦、醫療等諸多領域的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人們(men) 的生活品質。

“基礎科學研究大多需要花費漫長的時間,經費消耗巨大,並且短時間又根本看不到任何成果。國際空間站太空磁譜儀(yi) (AMS)就是一項這樣的研究。”丁肇中說。

作為(wei) AMS計劃的總主持人,丁肇中表示,宇宙中的反物質與(yu) 暗物質等議題是近代物理學的基礎。因此,AMS實驗的第一個(ge) 目的,就是尋找占宇宙空間90%的暗物質,其次是尋找由反物質組成的宇宙。

該工程集合了15個(ge) 國家、60個(ge) 研究機構、近600名一流物理學家的合力,才在20115月由美國航天飛機“奮進”號送上國際空間站開始搜集資料。然而,其最終能否完成預設的研究任務,多久完成研究任務,都還是未知數。

丁肇中一針見血地指出,正是由於(yu) 基礎科學研究的風險,才使當今科學界對於(yu) 研究項目的開設存在巨大爭(zheng) 議:是支援“無用的”基礎科學研究,還是將資源集中於(yu) 技術轉化和應用研究?

他表示,很多人認為(wei) 如果一個(ge) 國家想要在技術和經濟方麵具有競爭(zheng) 力,就必須集中力量發展立即產(chan) 生市場效益的實用性技術,才能使經濟持續發展。然而,從(cong) 曆史的經驗來看,這種觀點目光短淺。

丁肇中說:“如果一個(ge) 社會(hui) 將自己局限於(yu) 技術化,經過一段時間,基礎研究不能發現新的知識和新的現象,也就沒有什麽(me) 價(jia) 值可以轉化了。技術的發展生根於(yu) 基礎研究,沒有基礎研究和教育方麵的投資,發展經濟的實用主義(yi) 途徑是不可能持久的。”

“基礎研究的原始動力是人類的好奇心,而基礎研究是新技術和工業(ye) 發展的原動力。”丁肇中說。

《中國科學報》 (2012-09-20 A4 綜合)

數學會獎項

華羅庚獎

華羅庚先生是我國著名數學家

華羅庚先生是我國著名數學家,他熱愛祖國,獻身科學事業(ye) ,一生為(wei) 發展我國的數學事業(ye) 和培養(yang) 人才做出了卓越貢獻。

陳省身獎

陳省身教授是一位國際數學大師

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教授是美籍華裔數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他非常關(guan) 心祖國數學事業(ye) 的發展,幾十年來在發展我國數學事業(ye) 、培養(yang) 數學人才等方麵做了大量工作。

鍾家慶獎

鍾家慶教授生前對祖國數學事業的發展極其關切

鍾家慶教授生前對祖國數學事業(ye) 的發展極其關(guan) 注,並為(wei) 之拚搏一生。為(wei) 了紀念並實現他發展祖國數學事業(ye) 的遺願,數學界有關(guan) 人士於(yu) 1987年共同籌辦了鍾家慶基金,並設立了鍾家慶數學獎,委托米兰体育官方网站入口承辦。

關注微信

掃描二維碼關(guan) 注

  京公網安備 110402430128號 版權所有:米兰体育官方网站入口  法律法規 | OA/ERP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