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体育官方网站入口是中國數學工作者的學術性法人社會(hui) 團體(ti) ,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hui) 的組成部分。米兰体育官方网站入口的宗旨是團結廣大數學工作者,為(wei) 促進數學的發展,繁榮我國的科學技術事業(ye) ,促進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與(yu) 提高...
中國科技10年躍升之路(四):從示範到支撐
發布時間:2012-09-27
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
10年前,科技特派員創業(ye) 行動率先在寧夏醞釀,預備在4個(ge) 縣開展試點;10年後,我國科技特派員農(nong) 村科技創業(ye) 行動遍布全國31個(ge) 省份,人數達到17萬(wan) 人。
10年前,國家農(nong) 業(ye) 科技園區試點建設剛剛啟動;10年後,全國先後共建立73個(ge) 國家農(nong) 業(ye) 科技園區,基本涵蓋各省區。
10年前,我國高新區還是科技支撐經濟發展的“示範區”;10年後,經曆“二次創業(ye) ”的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的年均增長率超過40%,近1/3的國家高新區生產(chan) 總值占所在城市的比重達到20%以上。
“農(nong) 科之光”耀大地
今年,吳文學特別高興(xing) 。
“原本10月才能賣完的西芹,剛過9月中旬,已被外地客商搶購完畢,價(jia) 格比去年每斤高0.5元,農(nong) 民每畝(mu) 收入可達2萬(wan) 元。”作為(wei) 寧夏西吉縣首批科技特派員,8年間,吳文學帶領著當地農(nong) 民,把西芹發展成大產(chan) 業(ye) ,去年西吉西芹種植達到6.1萬(wan) 畝(mu) ,已是該縣第二大支撐產(chan) 業(ye) ,西吉西芹也成為(wei) 了國內(nei) 響當當的品牌。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2001年農(nong) 民人均純收入為(wei) 2366.4元,科技進步對農(nong) 業(ye) 增長的貢獻率不及48%。2011年前者達到6977元,實現連續8年較高增長,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3.5%。
10年間,我國從(cong) 重要的糧食生產(chan) 消費國到實現曆史罕見的“八連增”。這其中,科技發揮了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期間,國家糧食豐(feng) 產(chan) 科技工程實施的12省累計建立水稻、小麥、玉米核心試驗區、示範區、輻射區8.35億(yi) 畝(mu) ,單產(chan) 增長率為(wei) 11.58%。同時,富含科技的種子亦發揮關(guan) 鍵作用,農(nong) 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5%以上,良種對糧食增產(chan) 的貢獻率超過40%。
10年間,雜交水稻從(cong) 星星之火開始燎原。“目前,中國種植的雜交水稻占到水稻總麵積的58%,平均增產(chan) 20%。”“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說。我國成為(wei) 世界上雜交水稻應用麵積最廣、應用程度最高的國家。
2005年4月7日下午,幾輛中巴車駛進山東(dong) 省壽光市三元朱村。車一停穩,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胡錦濤健步走下車來。總書(shu) 記對掀起綠色農(nong) 業(ye) 革命的這片土地並不陌生:“樂(le) 義(yi) 同誌,你的事跡了不起,你是帶領中國農(nong) 民靠科技致富的功臣啊!”
2008年,三元朱村農(nong) 民依靠大棚蔬菜人均純收入達11300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近48%。
反季節蔬菜、無公害蔬菜成為(wei) 了中國的科技大產(chan) 業(ye) ,成為(wei) 了農(nong) 村經濟支柱產(chan) 業(ye) ,成為(wei) 了農(nong) 民增收來源。
2010年,全國小拱棚、大中棚、節能日光溫室、普通日光溫室共5165萬(wan) 畝(mu) ,設施蔬菜比露地生產(chan) 效益高3—5倍,解決(jue) 了2600多萬(wan) 人就業(ye) 。
“目前,我們(men) 開發的‘屋麵全開啟式連棟溫室’等係列溫室,已在國內(nei) 31個(ge) 省區推廣應用超過2.5萬(wan) 餘(yu) 畝(mu) ;僅(jin) 在北京地區改造和升級傳(chuan) 統溫室就超過5.4萬(wan) 餘(yu) 畝(mu) 。”北京京鵬環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田真說。“十二五”末,北京蔬菜市場計劃達70萬(wan) 畝(mu) ,其中設施蔬菜麵積達35萬(wan) 畝(mu) 。
《農(nong) 業(ye) 部2009—2015年全國蔬菜重點區域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全國基地縣蔬菜播種麵積占全國的42%,蔬菜產(chan) 量占全國的48%……
隻見過“蟲吃棉”,沒見過“棉吃蟲”,是大多數棉農(nong) 對國產(chan) 抗蟲棉最初的印象。
1997年,我國抗蟲棉僅(jin) 占市場份額的7%,剩餘(yu) 均被美國所占據。
“那是給逼出來的!”追溯抗蟲棉誕生的原由,中國農(nong) 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郭三堆說。2002年,融合抗蟲棉研製成功;次年,進入安全評價(jia) 並生產(chan) 試驗。
2005年,課題組率先在國際上研製成功高產(chan) 、高效、高純度、低成本的轉抗蟲基因三係雜交棉分子育種體(ti) 係,驅散了困擾各國科學家多年的夢魘,打開了三係雜交棉的產(chan) 業(ye) 化大門。
1999—2006年,國產(chan) 抗蟲棉的市場份額約以每年10%的速率遞增。“十一五”以來,國產(chan) 抗蟲棉的種植麵積占到全國抗蟲棉種植麵積的95%,全國累計推廣1.67億(yi) 畝(mu) ,新增產(chan) 值超過470億(yi) 元。
如果雜交水稻、設施蔬菜、抗蟲棉支撐了一個(ge) 行業(ye) ,那麽(me) 科技特派員農(nong) 村科技創業(ye) 行動和“一城兩(liang) 區百園”工程則有力推動著我國農(nong) 業(ye) 從(cong) 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向現代農(nong) 業(ye) 的全方位轉變。
10年間,前者作為(wei) 我國新型服務體(ti) 係的有益探索,今年首次寫(xie) 入“一號文件”,九部門成立科技特派員農(nong) 村科技創業(ye) 行動協調指導小組共同推動。截至2011年年底,全國近90%的縣(市)開展了科技特派員農(nong) 村科技創業(ye) 行動,下派的科技特派員已達17萬(wan) 人,法人科技特派員達5500個(ge) 。
而後者,從(cong) 2001年我國正式啟動國家農(nong) 業(ye) 科技園區試點建設,全國先後共4批建立了73個(ge) 國家農(nong) 業(ye) 科技園區,形成覆蓋全國、特色鮮明、模式典型、科技示範效果顯著的國家農(nong) 業(ye) 科技園區發展格局。今年,科技部正率先推進著“一城兩(liang) 區”協同創新結盟。
“二次創業(ye) ”塑中國
1988年8月,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開始實施,創辦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和高新技術創業(ye) 服務中心成為(wei) 重要內(nei) 容。
第一個(ge) 10年結束時,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占工業(ye) 總產(chan) 值的比重已由10年前的1%左右提高到10%以上。
2001年9月16日,國家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所在城市市長座談會(hui) 在武漢召開。在宣讀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的書(shu) 麵講話時,與(yu) 會(hui) 者注意到,他在肯定高新區貢獻的同時,提出了一個(ge) 新任務:二次創業(ye) 。
在武漢會(hui) 議上,時任科技部部長徐冠華對“二次創業(ye) ”進行了闡述:從(cong) 注重招商引資和優(you) 惠政策的外延式發展向主要依靠科技創新的內(nei) 涵式發展轉變;從(cong) 注重硬環境建設向注重優(you) 化配置科技資源和提供優(you) 質服務的軟環境轉變;產(chan) 品以國內(nei) 市場為(wei) 主向大力開拓國際市場轉變……摒棄政策驅動、投資驅動的老路,“創新驅動,內(nei) 生增長”成為(wei) 共識,一個(ge) 國家高新區引領“自主創新”深入發展的時代由此開啟。
南京推行9條改革,其中職務發明成果的所得收益重新點燃了科研人員的創業(ye) 熱情。
在中關(guan) 村,針對國有及國有控股的院所轉製企業(ye) 、高科技企業(ye) 、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以科技成果入股的企業(ye) ,進行股權和分紅激勵。
大量海外人才歸國創辦高科技企業(ye) ,本土創新企業(ye) 奮起發力價(jia) 值鏈高端,外企研發中心開始進入……2003—2008年,全國企業(ye) 一半左右的研發資源都集中在高新區,高新區成為(wei) 全國創新資源最密集的地區。
2008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
高新區內(nei) 一批本土創新型骨幹企業(ye) 擔當了穩定經濟增長的“中流砥柱”。僅(jin) 以自主知識產(chan) 權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占九成的西安高新區為(wei) 例,2008年1—10月,經濟增長率為(wei) 16.2%,是成立以來最好的一年。全年國家高新區仍保持了17%以上的增長速度。
2010年,廣州國家級高新區數量居全國首位。10年間,廣州高新區營業(ye) 總收入增長18倍,其中江門高新區工業(ye) 總產(chan) 值增長了43倍。2011年,高新區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占園區工業(ye) 總產(chan) 值85%。
廣州的成績並不是個(ge) 例。2002年—2011年,國家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的年均增長率超過40%。2011年,88個(ge) 國家高新區實現營業(ye) 總收入133425.1億(yi) 元,占全國的12.3%;37.3%的國家高新區工業(ye) 增加值占所在城市的比重達到30%以上,近1/3的國家高新區生產(chan) 總值占所在城市的比重達20%以上。
至此,當年火炬燃起的點點星火,已然在國家高新區這個(ge) 大實驗場上,收獲了豐(feng) 碩的創新果實。
“科技支撐”國字號
近日,“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應對氣候變化科技項目群啟動會(hui) 在京召開。
2006年,在原國家科技攻關(guan) 計劃的基礎上,我國設立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此計劃圍繞《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確定的重點領域及其優(you) 先主題,集成全國優(you) 勢科技資源進行統籌部署,為(wei) 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2008年,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滾動安排140個(ge) 項目,共設課題922個(ge) ,國撥專(zhuan) 項經費撥款達到5066億(yi) 元,共有13.34萬(wan) 名科研人員參與(yu) 研發,在研項目共取得新產(chan) 品、新材料、新裝置等各類科技成果3505項。
2009年,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把拉動內(nei) 需和促進經濟平穩增長作為(wei) 重點,共實施項目614項,實施項目共投入研發經費289.18億(yi) 元,共有15.85萬(wan) 名科技人員參與(yu) 課題的研發。
“十一五”期間,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共啟動實施項目729項,共設課題4817個(ge) ,國撥經費預算253.53億(yi) 元。
這些項目實施攻克了一批重大公益技術和產(chan) 業(ye) 共性關(guan) 鍵技術,獲取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重大成果。據統計,共有20.64萬(wan) 人次各類科技人員參加了課題研發與(yu) 示範工作,共取得新產(chan) 品、新材料、新裝置等各類科技成果1.8萬(wan) 多項,成果轉讓13156項,其中95%以上的項目有企業(ye) 參與(yu) ,36%以上的課題由企業(ye) 牽頭承擔。
5年攻關(guan) ,碩果累累。在能源、資源與(yu) 環境保護技術和裝備研發中,比如大功率風電機組、風電場接入電力係統關(guan) 鍵技術,支持了“我國大型風電裝備自主化工程”重點任務的完成;在現代農(nong) 業(ye) 技術中,比如動物健康養(yang) 殖與(yu) 疫病防控技術發展迅速,培育出109個(ge) 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畜禽、水產(chan) 新品係,10多種重大動物疫病的疫苗製品;在材料、製造、信息等產(chan) 業(ye) 重大關(guan) 鍵技術和核心技術突破中,比如新一代可循環鋼鐵流程工藝技術取得重要突破,在曹妃甸首鋼京唐鋼鐵公司試運行初見成效;在國民健康、公共安全、城鎮化與(yu) 城市發展、交通運輸等公共服務領域中,比如高速列車關(guan) 鍵技術研究及裝備研製取得重大突破,新一代中國高速列車投入京滬高鐵運營,在高速度、高密度和網絡化運營組織條件下客運周轉量達到世界第一,高速列車防災能力、車內(nei) 外噪聲控製水平不低於(yu) 國際先進標準……
還有農(nong) 業(ye) 基因資源發掘、保存和利用,研製出1.5MW風電機組並實現產(chan) 業(ye) 化,突破了青藏高原等中西部複雜條件礦產(chan) 快速勘查技術,TD—SCDMA成功商業(ye) 化運營……這支“國家隊”多年來堅持麵向經濟建設主戰場,加大著對重大公益技術及產(chan) 業(ye) 共性技術研發的支持,提升著科技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支撐能力。(本報北京9月21日電)
數學會獎項
陳省身獎
陳省身教授是一位國際數學大師
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教授是美籍華裔數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他非常關(guan) 心祖國數學事業(ye) 的發展,幾十年來在發展我國數學事業(ye) 、培養(yang) 數學人才等方麵做了大量工作。
鍾家慶獎
鍾家慶教授生前對祖國數學事業的發展極其關切
鍾家慶教授生前對祖國數學事業(ye) 的發展極其關(guan) 注,並為(wei) 之拚搏一生。為(wei) 了紀念並實現他發展祖國數學事業(ye) 的遺願,數學界有關(guan) 人士於(yu) 1987年共同籌辦了鍾家慶基金,並設立了鍾家慶數學獎,委托米兰体育官方网站入口承辦。

關注微信
掃描二維碼關(guan)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