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在京舉行

發布時間:2012-07-12

7月67日,全國科技創新大會(hui) 在北京舉(ju) 行。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胡錦濤在會(hui) 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丁林攝

本報北京7月7日電 (記者孫秀豔)全國科技創新大會(hui) 7月6日至7日在北京舉(ju) 行。

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胡錦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長吳邦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中央軍(jun) 委副主席習(xi) 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shu) 記賀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shu) 記周永康出席會(hui) 議。

胡錦濤在會(hui) 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大力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全麵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wei) 核心,以促進科技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緊密結合為(wei) 重點,進一步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著力解決(jue) 製約科技創新的突出問題,充分發揮科技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ti) 係,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進而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溫家寶在會(hui) 議上講話。李克強主持第一次全體(ti) 會(hui) 議。

胡錦濤強調,科技是人類智慧的偉(wei) 大結晶,創新是文明進步的不竭動力。當今世界,科技創新更加廣泛地影響著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人民生活,科技發展水平更加深刻地反映出一個(ge) 國家的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zheng) 力。我們(men) 要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目標,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必須從(cong) 國家發展全局的高度,集中力量推進科技創新。

胡錦濤指出,我國已經構建了比較完整的學科體(ti) 係,擁有豐(feng) 富的科技人力資源,科技發展具有良好基礎,完全有條件發揮自身特色和優(you) 勢,跟上世界新的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步伐。同時,我們(men) 也要清醒地看到,麵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國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夠強,科技體(ti) 製機製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國際競爭(zheng) 的要求還不相適應。我們(men) 必須增強機遇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識,牢牢把握新的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機遇、世界科技創新格局調整的機遇、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和市場不斷擴大的機遇,堅定立足自主創新,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為(wei)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體(ti) 製機製保障,爭(zheng) 取在不太長的時間內(nei) 確保國家創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胡錦濤指出,到2020年,我們(men) 要達到的目標是:基本建成適應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符合科技發展規律的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ti) 係,原始創新能力明顯提高,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大幅增強,關(guan) 鍵領域科學研究實現原創性重大突破,戰略性高技術領域技術研發實現跨越式發展,若幹領域創新成果進入世界前列;創新環境更加優(you) 化,創新效益大幅提高,創新人才競相湧現,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科技支撐引領經濟社會(hui) 發展能力大幅提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胡錦濤強調,從(cong) 現在起,到實現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目標,隻有不到10年的時間,形勢非常緊迫,任務十分艱巨。當務之急,就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破除一切束縛創新的思想觀念桎梏和體(ti) 製機製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發展科技第一生產(chan) 力。胡錦濤就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提出6點意見。第一,進一步推動發展更多依靠創新驅動,堅持把科技擺在優(you) 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把科技創新作為(wei) 經濟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激發全社會(hui) 創造活力,推動科技實力、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實現新的重大跨越。第二,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運用高新技術加快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加快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發展關(guan) 係民生和社會(hui) 管理創新的科學技術,推進基礎前沿研究。第三,進一步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著力強化企業(ye) 技術創新主體(ti) 地位,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能力,推動創新體(ti) 係協調發展,強化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深化科技管理體(ti) 製改革。第四,進一步完善人才發展機製,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重大方針,統籌各類人才發展,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you) 良的創新人才隊伍。第五,進一步優(you) 化創新環境,完善和落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政策措施,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加強知識產(chan) 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在全社會(hui) 進一步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氛圍和良好風尚。第六,進一步擴大科技開放合作,提高我國科技發展國際化水平,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

胡錦濤強調,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全黨(dang) 全社會(hui) 的共同任務。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務必提高認識、增強緊迫感,加強領導、狠抓落實。要加大科技投入,發揮政府在科技發展中的引導作用,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體(ti) 係,實現2020年全社會(hui) 研發經費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2.5%以上的目標。各級黨(dang) 政領導尤其是主要領導要學習(xi) 科技知識,堅持用科技知識指導發展,在重大決(jue) 策中聽取專(zhuan) 家意見,做好科學論證。要關(guan) 心和愛護廣大科技人員,及時研究和解決(jue) 他們(men) 遇到的各種實際困難。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始終把祖國和人民放在心中,努力作出無愧於(yu) 時代、無愧於(yu) 人民的創新成果。

溫家寶指出,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的中心任務,是解決(jue) 科技與(yu) 經濟結合問題,推動企業(ye) 成為(wei) 技術創新主體(ti) ,增強企業(ye) 創新能力。這是一項事關(guan) 國家長遠發展的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重大任務。企業(ye) 強則國家強。我國是製造業(ye) 大國,已經具備很強的製造能力,但仍然不是製造業(ye) 強國,總體(ti) 上還處於(yu) 國際分工和產(chan) 業(ye) 鏈的中低端,根本原因就是企業(ye) 創新能力不強。如果能在“中國製造”前麵再加上“中國設計”、“中國創造”,我國的經濟和產(chan) 業(ye) 格局就會(hui) 發生根本性變化。企業(ye) 的創新能力,很大程度上決(jue) 定我國經濟的發展前景。

溫家寶對增強企業(ye) 創新能力提出了具體(ti) 要求。一要支持企業(ye) 建設高水平研發中心。真正的企業(ye) 研發中心,是企業(ye) 創新能力的源泉、企業(ye) 競爭(zheng) 力的核心,應當具備足夠能力把握創新機會(hui) ,選擇創新方向和技術路線,組織技術研發、產(chan) 品創新、利用和轉化科技成果。“十二五”時期,國家重點建設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實驗室,要優(you) 先在具備條件的行業(ye) 骨幹企業(ye) 布局。二要以企業(ye) 為(wei) 主導深化產(chan) 學研結合。企業(ye) 直接參與(yu) 市場競爭(zheng) ,對新技術、新產(chan) 品最敏感。產(chan) 學研結合,要堅持“產(chan) ”為(wei) 主導,即企業(ye) 為(wei) 主導。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凡是產(chan) 業(ye) 目標明確的,要由有條件的企業(ye) 牽頭組織實施。三要建立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機製。國家投資建設的科研設施要向企業(ye) 開放,作為(wei) 技術研發的公共平台。國家支持的科研活動所獲得的信息資料,要最大限度地向社會(hui) 公開。四要創造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使各類企業(ye) 公平獲得創新資源。科技型中小企業(ye) 最具創新活力,要為(wei) 他們(men) 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大力支持企業(ye) 開展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建設規範的知識產(chan) 權市場。

溫家寶強調,要在政策上最大限度地支持企業(ye) 創新,要抓好現有政策的貫徹落實,並進一步完善,重點解決(jue) 政策之間的協調性問題,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建立健全財政性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製,完善財政資助、貼息和稅收減免政策,鼓勵和支持企業(ye) 增加研發投入。引導金融機構綜合運用買(mai) 方信貸、賣方信貸、融資租賃等方式,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的信貸支持。充分發揮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創新創業(ye) 的重要作用。完善產(chan) 業(ye) 技術政策,支持企業(ye) 采用新技術、新工藝。適應科技與(yu) 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的趨勢,改進高新技術企業(ye) 認定辦法。改革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人事管理製度,建立開放、競爭(zheng) 、流動的用人機製。鼓勵科技人員在企業(ye) 與(yu)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之間雙向兼職和流動,支持他們(men) 創新創業(ye) ,特別是創辦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健全技術要素參與(yu) 分配的機製,健全與(yu) 崗位責任、工作業(ye) 績、實際貢獻緊密聯係的激勵機製,使科技人員的創造性勞動獲得與(yu) 其價(jia) 值相稱的收入,得到社會(hui) 的認可和尊重。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dong) 在總結講話中指出,要認真學習(xi) 貫徹胡錦濤總書(shu) 記和溫家寶總理重要講話精神,全麵落實關(guan) 於(yu) 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ti) 係建設的意見,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jue) 策部署上來。要科學把握科技改革發展中的重要關(guan) 係,處理好科技創新與(yu) 服務發展的關(guan) 係,努力實現創新驅動發展,讓科技更好地服務國家、造福社會(hui) 、惠及民生;處理好政府支持與(yu) 市場引導的關(guan) 係,促進科技資源的優(you) 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處理好企業(ye) 主體(ti) 與(yu) 協同創新的關(guan) 係,推動產(chan) 學研用緊密結合;處理好基礎研究與(yu) 應用開發的關(guan) 係,取得更多原創性科學成果和技術突破,增強科技持續發展能力;處理好穩定支持與(yu) 競爭(zheng) 擇優(you) 的關(guan) 係,建立健全符合科技規律的投入機製,讓國家寶貴科技資源產(chan) 生最大效益;處理好立足國內(nei) 與(yu) 擴大開放的關(guan) 係,提高我國科技創新的國際化水平;處理好科學研究與(yu) 科學教育普及的關(guan) 係,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夯實創新型國家建設的社會(hui) 基礎;處理好硬件建設與(yu) 軟件提升的關(guan) 係,更加注重創新體(ti) 製機製、完善製度環境,充分調動全社會(hui) 特別是科技人員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各地區各部門要加強對貫徹落實工作的組織領導,進一步明確責任,抓緊製定配套政策和具體(ti) 措施,把會(hui) 議精神和科技體(ti) 製改革任務落到實處。

出席會(hui) 議的領導同誌還有:回良玉、劉雲(yun) 山、李源潮、汪洋、張高麗(li) 、張德江、俞正聲、郭伯雄、何勇、令計劃、路甬祥、馬凱、萬(wan) 鋼。

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成員,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黨(dang) 政負責同誌,中央和國家機關(guan) 有關(guan) 單位、有關(guan) 人民團體(ti) 負責同誌,解放軍(jun) 各總部和武警部隊負責同誌,各民主黨(dang) 派中央和全國工商聯有關(guan) 負責人,部分行業(ye) 協會(hui) 、高等學校、科研單位、企業(ye) 和國家高新區代表和部分科技專(zhuan) 家等出席會(hui) 議。

全國科技創新大會(hui) 第一次全體(ti) 會(hui) 議以電視電話會(hui) 議形式召開,主會(hui) 場設在人民大會(hui) 堂小禮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以及各市(地、州、盟)設分會(hui) 場。

數學會獎項

華羅庚獎

華羅庚先生是我國著名數學家

華羅庚先生是我國著名數學家,他熱愛祖國,獻身科學事業(ye) ,一生為(wei) 發展我國的數學事業(ye) 和培養(yang) 人才做出了卓越貢獻。

陳省身獎

陳省身教授是一位國際數學大師

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教授是美籍華裔數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他非常關(guan) 心祖國數學事業(ye) 的發展,幾十年來在發展我國數學事業(ye) 、培養(yang) 數學人才等方麵做了大量工作。

鍾家慶獎

鍾家慶教授生前對祖國數學事業的發展極其關切

鍾家慶教授生前對祖國數學事業(ye) 的發展極其關(guan) 注,並為(wei) 之拚搏一生。為(wei) 了紀念並實現他發展祖國數學事業(ye) 的遺願,數學界有關(guan) 人士於(yu) 1987年共同籌辦了鍾家慶基金,並設立了鍾家慶數學獎,委托米兰体育官方网站入口承辦。

關注微信

掃描二維碼關(guan) 注

  京公網安備 110402430128號 版權所有:米兰体育官方网站入口  法律法規 | OA/ERP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