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体育官方网站入口是中國數學工作者的學術性法人社會(hui) 團體(ti) ,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hui) 的組成部分。米兰体育官方网站入口的宗旨是團結廣大數學工作者,為(wei) 促進數學的發展,繁榮我國的科學技術事業(ye) ,促進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與(yu) 提高...
中國科技10年躍升之路(一):從規劃到凸顯
發布時間:2012-09-18
科學發展成就輝煌
這是一個(ge) 精彩的10年。
這10年裏,中國科技的突飛猛進有目共睹。在諸多領域,我們(men) 從(cong) 氣喘籲籲的追趕者,成為(wei) 從(cong) 容淡定的同行者;從(cong) 亦步亦趨的跟跑者,成為(wei) 闊步在前的領跑者。科技不僅(jin) 僅(jin) 是示範園裏展示的盆景,而真正成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支撐力量;科技也不僅(jin) 僅(jin) 是關(guan) 乎國計的“陽春白雪”,更是造福民生的“下裏巴人”。
10年的變遷,值得回味。本報從(cong) 今天起推出係列報道,多視角回眸十六大以來黨(dang) 中央對科技創新高瞻遠矚的決(jue) 策部署,以及我國科技創新能力躍升的艱辛之路。敬請關(guan) 注。
“如此高規格的待遇,可見中國對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7月6日至7日,全國科技創新大會(hui) 在北京舉(ju) 行,中共中央政治局九位常委悉數出席的“超級規格”,讓嗅覺靈敏的法國媒體(ti) 不勝感歎。
而南非一家網站則刊文稱:“中國的高技術創新環境已經在快速、大規模地湧現,覆蓋範圍也越來越廣,並且被視為(wei) 實現國家經濟轉型的重要推動力。”
也難怪外媒如此“敏銳”。
從(cong) 製訂麵向2020的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到依靠科技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從(cong) “科技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到“創新驅動發展”,中國科技發展的頂層設計之路十年四大步,可謂足音鏗鏘。
這不是簡單向前的步伐,更是向上躍升的力量。
科技、人才、教育中長期規劃“三足鼎立”,構建國家發展的頂層設計
2003年3月22日,一個(ge) 普通的公休日,長安街邊信步的人們(men) 悠閑地消受著早春的愜意。
人們(men) 不知,此時的新華門內(nei) 卻是緊鑼密鼓的另一番景象。這一天,新一屆國務院組成後舉(ju) 行第一次全體(ti) 會(hui) 議,決(jue) 定著手研究製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
在中央領導下,國務院成立了領導小組,2000多名科技界、教育界、經濟界、企業(ye) 界精英匯聚一堂,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製定了這一改變中國未來發展方向的規劃《綱要》。
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這16個(ge) 字是《綱要》的指導方針,而其核心是自主創新。
《綱要》如是描繪2020年的中國: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能力顯著增強,為(wei) 全麵建設小康社會(hui) 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響的科學技術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為(wei) 在本世紀中葉成為(wei) 世界科技強國奠定基礎。
2006年1月9日,全國科學技術大會(hui) 在人民大會(hui) 堂開幕。胡錦濤總書(shu) 記明確提出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目標。他在深刻闡述全球經濟和科技發展形勢後指出:“麵對世界科技發展的大勢,麵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zheng) ,我們(men) 隻有把科學技術真正置於(yu) 優(you) 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真抓實幹,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機,贏得發展的主動權。”
10多天後,這一曆經1000多個(ge) 日夜、無數次易稿的中國新世紀科技發展藍圖麵世,中共中央、國務院專(zhuan) 門出台《關(guan) 於(yu) 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決(jue) 定》,促進落實。
不過,這隻是中國為(wei) 建設創新型國家立起的第一根“標杆”。
“當今世界,國際競爭(zheng) 日趨激烈,突出表現為(wei) 科技、教育和人才競爭(zheng) 。科技是關(guan) 鍵,教育是基礎,人才是根本。”科技中長期規劃綱要發布4年後,2010年5月25日到26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在北京召開全國人才工作會(hui) 議,發布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ge) 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這個(ge) 麵向2020的規劃被認為(wei) 是中國邁進世界人才強國行列的行動綱領。
就在這次會(hui) 議上,溫家寶總理指出:“《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與(yu) 已經發布實施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和即將發布實施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相互支撐、緊密聯係又各有側(ce) 重,一定意義(yi) 上講,屬於(yu) 國家發展的頂層設計和係統規劃。”
50天後,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教育工作會(hui) 議。會(hui) 前發布了新世紀以來的第一個(ge) 教育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支撐引領中國走出金融危機,科技創新作用凸顯
2008年,大洋彼岸掀起的一場“海嘯”迅速席卷全球。它摧毀的不是現代工業(ye) 文明壘砌的高樓大廈,而是擊垮了這些經濟體(ti) “心髒”的供給係統。
對這場金融危機,作為(wei) 活躍於(yu) 國際經濟舞台的欠發達經濟體(ti) ,中國顯然難以置身事外。考驗智慧和魄力的是,如何迅速給“心髒”裝上一個(ge) 起搏器,並構建一個(ge) 長效供給係統?
2008年11月,麵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央出台了兩(liang) 年4萬(wan) 億(yi) 的一攬子計劃,其中用於(yu) 自主創新、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的投資約3700億(yi) 元,占投資總額的近10%。
“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堅實的科學基礎和有力的技術支撐,更加迫切地需要廣大科技工作者不懈進行創造性實踐。”在出台一攬子計劃一個(ge) 多月後,胡錦濤在紀念中國科協成立50周年大會(hui) 上向科技人員發出了號召:“當前,在國際金融危機快速擴散和蔓延、我國經濟發展受到嚴(yan) 重影響的情況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積極為(wei) 擴大內(nei) 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貢獻力量。”
中央高層對科技如此高密度、快節奏的部署實屬罕見——
2009年3月,國務院出台《關(guan) 於(yu) 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推出加快實施重大專(zhuan) 項、為(wei) 重點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提供科技支撐、支持企業(ye)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等六項科技支撐措施,實施加大財政投入、加強科技人力資源建設等四項保障政策;
5月13日,中央財政預算計劃2009年安排328億(yi) 元,2010年安排300億(yi) 元左右,帶動企業(ye) 投資,主要推動高檔數控機床與(yu) 基礎製造裝備、大型飛機等11個(ge) 科技重大專(zhuan) 項的實施。同時啟動實施一批自主創新產(chan) 品規模化應用示範工程,加快實施技術創新工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6月5日,《促進生物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的若幹政策》公布,就加快培育生物產(chan) 業(ye) 提出了“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等33項措施,旨在將生物產(chan) 業(ye) 培育成為(wei) 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chan) 業(ye) 和國家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
7月7日和9日,國務院兩(liang) 次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hui) ,分別聽取經濟專(zhuan) 家和企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負責人意見和建議。會(hui) 議提出,要支持和推進新能源、生物醫藥、第三代移動通信、“三網融合”、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技術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
在世界經濟深度衰退的形勢下,2009年我國率先實現經濟回升向好,保持了社會(hui) 和諧穩定。
“我們(men)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把加強科技支撐作為(wei) 一攬子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2010年1月11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上,溫家寶總理講話中透露出一種沉著。
這種沉著,更是邁向未來的堅定。
2010年2月3日上午,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專(zhuan) 題研討班開班式上,胡錦濤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問題更加突顯出來,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衝(chong) 擊表麵上是對經濟增長速度的衝(chong) 擊,實質上是對經濟發展方式的衝(chong) 擊。綜合判斷國際國內(nei) 經濟形勢,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我們(men) 必須見事早、行動快、積極應對,為(wei) 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增添推動力。”
“關(guan) 鍵是要在‘加快’上下工夫、見實效。”胡錦濤一連提出五個(ge) “加快”:“加快推進自主創新,緊緊抓住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帶來的戰略機遇,更加注重自主創新,加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chan) 力轉化,加快科技體(ti) 製改革,加快建設宏大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謀求經濟長遠發展主動權、形成長期競爭(zheng) 優(you) 勢,為(wei)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關(guan) 鍵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創新的能力”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關(guan) 鍵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中央高層決(jue) 策者對科技創新的認識更為(wei) 深刻。2010年10月18日,在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hui) 上,胡錦濤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wei) 戰略基點,著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大力增強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提升知識、技術轉移和規模化生產(chan) 能力,大力推進體(ti) 製機製改革創新,積極構建完整的創新體(ti) 係和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
“全會(hui) 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wei) ‘十二五’時期發展的主線,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nei) 在要求和推動科學發展的重大舉(ju) 措,是適應全球需求結構重大變化、順應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新的階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胡錦濤指出,必須認識到,隨著我國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和國際競爭(zheng) 不斷深化,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和消費關(guan) 係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chan) 業(ye) 結構不合理,城鄉(xiang) 區域發展不協調,利益主體(ti) 多元現象日益顯現,社會(hui) 矛盾明顯增多。隻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一步更新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才能更好解決(jue) 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才能更好增強我國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更好提升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zheng) 力和抵禦風險能力。
這次全會(hui) “指明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點”,在中央對製定國家“十二五”規劃的建議中強調:“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wei)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chan) 力和人才第一資源作用,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壯大創新人才隊伍,推動發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進一步推動發展更多依靠創新驅動” ,“把科技創新作為(wei) 經濟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
2012年7月6日至7日,全國科技創新大會(hui) 在北京舉(ju) 行,中共中央政治局九位常委悉數到會(hui) ,如此規格,使這個(ge) 以“科技創新”為(wei) 主體(ti) 的會(hui) 議顯得意義(yi) 不凡。
“必須從(cong) 國家發展全局的高度,集中力量推進科技創新。”
“進一步推動發展更多依靠創新驅動,堅持把科技擺在優(you) 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把科技創新作為(wei) 經濟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
捕捉胡錦濤總書(shu) 記講話中的這些精辟觀點,不難判斷:科技創新的使命已然超越科技領域、經濟領域,成為(wei) 驅動中國未來社會(hui) 發展的戰略力量。
“我國已經構建了比較完整的學科體(ti) 係,擁有豐(feng) 富的科技人力資源,科技發展具有良好基礎,完全有條件發揮自身特色和優(you) 勢,跟上世界新的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步伐。”簡明扼要地肯定我國科技創新優(you) 勢之後,胡錦濤話鋒一轉,指出:“我們(men) 也要清醒地看到,麵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國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夠強,科技體(ti) 製機製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國際競爭(zheng) 的要求還不相適應。我們(men) 必須增強機遇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識,牢牢把握新的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機遇、世界科技創新格局調整的機遇、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和市場不斷擴大的機遇,堅定立足自主創新,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為(wei)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體(ti) 製機製保障,爭(zheng) 取在不太長的時間內(nei) 確保國家創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胡錦濤為(wei) 2020年的中國立起一個(ge) 坐標:基本建成適應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符合科技發展規律的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ti) 係,原始創新能力明顯提高,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大幅增強,關(guan) 鍵領域科學研究實現原創性重大突破,戰略性高技術領域技術研發實現跨越式發展,若幹領域創新成果進入世界前列;創新環境更加優(you) 化,創新效益大幅提高,創新人才競相湧現,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科技支撐引領經濟社會(hui) 發展能力大幅提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當務之急,就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破除一切束縛創新的思想觀念桎梏和體(ti) 製機製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發展科技第一生產(chan) 力。”
從(cong) 規劃未來到凸顯力量,從(cong) 描繪藍圖到深化改革,10年,中國科技躍向新的起點。從(cong) 這個(ge) 起點出發,“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ti) 係,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進而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奠定堅實基礎”。(記者李豔)
上一篇:大數據時代的現實生活
數學會獎項
陳省身獎
陳省身教授是一位國際數學大師
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教授是美籍華裔數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他非常關(guan) 心祖國數學事業(ye) 的發展,幾十年來在發展我國數學事業(ye) 、培養(yang) 數學人才等方麵做了大量工作。
鍾家慶獎
鍾家慶教授生前對祖國數學事業的發展極其關切
鍾家慶教授生前對祖國數學事業(ye) 的發展極其關(guan) 注,並為(wei) 之拚搏一生。為(wei) 了紀念並實現他發展祖國數學事業(ye) 的遺願,數學界有關(guan) 人士於(yu) 1987年共同籌辦了鍾家慶基金,並設立了鍾家慶數學獎,委托米兰体育官方网站入口承辦。

關注微信
掃描二維碼關(guan)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