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米兰体育官方网站入口秘書長:中國數學學科評價怎麽了?

發布時間:2020-12-18

圖片

鞏馥洲,米兰体育官方网站入口秘書(shu) 長、中國科學院數學與(yu) 係統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應用數學研究所原所長


撰文 | 王一葦
責編 | 陳曉雪

 

●             ●            


11月中旬,米兰体育官方网站入口在官網上發出一份《關(guan) 於(yu) 數學學術評價(jia) 的意見》,其中提到,由於(yu) 數學學科在論文署名、論文引用率、評價(jia) 方式上的特殊性,“如何正確展開學術評價(jia) 是一項重要工作”。因此,數學會(hui) 就論文貢獻評價(jia) 、學科資助額度、成果評價(jia) 、評審過程提出了四點意見,並附上影印版的蓋章文件。


作為(wei) 中國覆蓋麵最廣的數學學術性組織,米兰体育官方网站入口為(wei) 何會(hui) 在此時發出這樣一份意見?第五次學科體(ti) 係評價(jia) 在即,這份蓋章文件意義(yi) 何在?《知識分子》采訪了米兰体育官方网站入口秘書(shu) 長、中國科學院數學與(yu) 係統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應用數學研究所原所長鞏馥洲。



1


數學界普遍認可論文按姓氏字母排序

 

知識分子:數學會(hui) 的聲明中提到,按國際慣例,數學論文合作者署名通常以姓名字母順序排列,所有作者視為(wei) 貢獻等同。為(wei) 什麽(me) 會(hui) 有這樣一個(ge) 慣例? 

 

鞏馥洲:數學研究與(yu) 科學實驗研究不一樣,大家在一塊討論,如果還要分個(ge) 彼此,那麽(me) 我這個(ge) 想法講不講?我自己做還是跟大家討論?那就很麻煩。為(wei) 了鼓勵數學家合作,從(cong) 數學正式有出版刊物以來,數學界的老前輩們(men) 一直就有這樣一個(ge) 規矩,他們(men) 叫 “阿爾法貝塔”(α-β)順序。

數學論文的作者一般對論文都有關(guan) 鍵貢獻。如果貢獻不大,就在最後的致謝(acknowledgment)裏感謝一下。比如我們(men) 三個(ge) 人討論,你說了兩(liang) 句話,最後也沒參與(yu) 具體(ti) 研究過程,但是你這個(ge) 討論可能對我們(men) 有點啟發,作者就會(hui) 在最後以感謝的方式提及。一般的論文最後會(hui) 感謝基金支持,數學論文最後還可以感謝某個(ge) 人。

近年因為(wei) 出現學科交叉,數學和金融學、心理學等各個(ge) 方向交叉,論文署名的規矩隨相應學科變化;也因為(wei) 有許多高校統一規定學生畢業(ye) 論文是第一作者,為(wei) 了適應規定,有一些數學論文沒按阿爾法貝塔排。

但總體(ti) 來說,大家現在普遍認可阿爾法貝塔方式,覺得論文署名如果不是按這個(ge) 方式排,就是例外,需要進一步說明原因。


知識分子:國際慣例遇到國內(nei) 評價(jia) 製度時,數學學科在學術評價(jia) 時會(hui) 遇到哪些問題?


鞏馥洲:大概十年前,各高校的數學工作者們(men) 反映,許多高校對數學做的評估很不對,對職稱晉升、學生畢業(ye) 、成果評獎都不利。

以前報國家獎的時候,論文貢獻隻有兩(liang) 個(ge) 選擇,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其他不認可。強行要求代表作寫(xie) 清貢獻,那怎麽(me) 處理呢?如果你不是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文章上沒注明的話,一定要補一個(ge) 附件材料,要求所有作者在上麵簽字,證明你是主要貢獻。

近十年來我們(men) 也在不斷反映,國家層麵也有了改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2012年實行的獎勵辦法規定,對於(yu) 某些學科論文沒有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概念的,表格相應欄目可不填寫(xie)  [1]。但當時,實際操作中申報者仍需要提交上述簽名材料。去年才開始不要求提交,但仍要求準備,需要時可以查。這其實對學術研究的合作有抑製作用。

某種程度上,學科評估中這個(ge) 問題已經解決(jue) 。2016年第四次學科評估的時候,報論文時在數學類後增加一個(ge) 選項叫做 “同等貢獻”。目前,國家評估中心和國家基金委都接受 “同等貢獻” 的提法。

一個(ge) 問題是,很多學校的領導不知道,還是認為(wei) 文章貢獻度隻能選通訊作者或者第一作者,同等貢獻他不知道是可以選的。但是,學科評不評估,是學校來拍板的,看你報上的材料不符合他的要求,不符合就不推薦你上去。一級學科五年內(nei) 不評估,就要撤銷學位點。

另外,申請獎項和基金時,很多科學工作者自己也不知道有 “同等貢獻”。舉(ju) 個(ge) 例子,今年基金委的優(you) 青、傑青評審,基金委要求提交五篇代表作,都要標注你在裏麵起什麽(me) 作用,很多人不知道有 “同等貢獻” 的選項,在文章上標了第一作者或是通訊作者,但因為(wei) 原始論文中沒有這樣的標注,這就涉嫌學術不端了,算違規,不能參加下一輪答辯。

 

知識分子:既然是長期存在的問題,米兰体育官方网站入口為(wei) 什麽(me) 選擇在這個(ge) 時間點發聲明? 


鞏馥洲:10年前,數學會(hui) 就發過一個(ge) 類似的聲明文件,可以蓋章傳(chuan) 真給需要的老師。大概是2015年開始,有人陸續反映說原來的文件比較簡單,不全麵不豐(feng) 富。學會(hui) 常務理事會(hui) 決(jue) 定修改原來的聲明。去年,在杭州邀請一些數學家擬定了一個(ge) 聲明修改稿,但當時沒蓋章。

馬上第五次學科評估要開始,這個(ge) 問題又要出來了。11月7日,我們(men) 在天津開數學 “雙一流” 建設聯盟會(hui) 議上討論這個(ge) 事。有人說,文件沒蓋章,人家不認賬。當時我也在場,就說馬上做。以前隻放到網站上,在公告欄裏誰需要就去下載。現在微信公眾(zhong) 號影響大,就掛上了。

 

2


學科經費資助更應關(guan) 注到人的投入

 

知識分子:聲明中提到,數學學科基金來源較少,資助額度較其他理工科明顯偏低。但有觀點認為(wei) 數學不需要實驗儀(yi) 器等投入,經費少是正常的,你怎麽(me) 看?

 

鞏馥洲:數學學科經費少,根本上是因為(wei) 現有製度下,所有學科的人員費都少。對科技發展,以前我們(men) 重物不重人。你說要買(mai) 電腦,買(mai) 實驗儀(yi) 器,那錢是大手大腳地花;你說我雇個(ge) 人發點工資,馬上就會(hui) 想,你是不是給親(qin) 戚了、公款腐敗了。

中國的人員費最早的時候叫管理費,後來叫間接費,隻占到項目總費用的5%。最近也有進步,國家自然基金委項目的間接費可以占到總費用的30%。

數學學科得到的人員費更少,因為(wei) 人員費一般是按總經費的比例去算的,而數學項目的總經費一般都低於(yu) 其他理科學科的項目經費。數學學科的 “傑青”、“優(you) 青” 得到的資助額度通常是其他學部的75%。按總額的75%發,什麽(me) 道理你也不知道。

人員費比較低的話,很難留住優(you) 秀人才。我們(men) 經常出現招人的時候,學統計學的一大批人跑到經濟學院管理學院去任職,不到數學係去。我有個(ge) 碩士的學生從(cong) 香港博士畢業(ye) 回內(nei) 地找工作,想去中山大學,我說可以介紹你去,她說老師,不,我先爭(zheng) 取去經管學院。她有一個(ge) 大學同班同學畢業(ye) 了直接到中山大學數學係,而她在經管學院入職時的工資比她同學的工資高很多。

據我所知,國外的數學學科中,人員費都在總支出的70~80%之間。我也在國外留學過,一般實驗室預算裏麵很大一部分是給人發薪水,此外還有一筆買(mai) 儀(yi) 器試劑和維修儀(yi) 器的實驗經費。人員費是專(zhuan) 門批出來的,主要是給訪問學者和研究生,博士後。

基金裏也要計算人員費。我有朋友去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hui) 申請一筆基金,要在申請書(shu) 上列清楚雇多少個(ge) 博士後,有多少個(ge) 博士生和研究生,他就按照預算給你撥下來。

數學這樣的基礎學科不做什麽(me) 實驗,就是調查研究或者複印資料,剩下主要是人在那工作,錢不給人給誰呢?李克強總理上次到北大數學科學學院,就說基礎學科人員費可以高 [2],我很讚同。

 

3


不重視同行評議,

就很難找到最合適的資助對象

 

知識分子:聲明中強調,數學學科的評估要注重同行評議。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說?

 

鞏馥洲:我參與(yu) 很多國家級的評審時,比如科技部、教育部的評審,數學方向差不多都是請一到兩(liang) 個(ge) 專(zhuan) 家,評審很粗,他認為(wei) 從(cong) 數學領域裏麵抽一個(ge) 專(zhuan) 家,就可以把所有文章都看懂。 

評審的時間一般也隻有一兩(liang) 天,現場評審,專(zhuan) 家好多資料都沒時間看。最熟悉的當然簡單看一下就知道了,但不是我的專(zhuan) 業(ye) 方向的,即使花時間去看,也不一定能弄明白重要性。也許我能看懂他做了什麽(me) ,但它到底多重要,它在前沿屬於(yu) 什麽(me) 位置,是不清楚的,也不敢判斷。

所以每次評選的時候,經常會(hui) 出現這種情況,請的專(zhuan) 家不是這個(ge) 領域或不是這個(ge) 研究方向,他經常把自己研究方向的推薦上去,把其他的忽略掉。他會(hui) 說其他方向我不懂,我無法判斷,自己的方向我可以判斷。 

我提過意見,同行評議最好以二級學科為(wei) 單位評定,不要以為(wei) 數學的評議都送給一個(ge) 學數學的就可以了,就不管了。 

有人說同行評議可能會(hui) 受到人情影響,就采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認為(wei) 這才是客觀評價(jia) 、客觀指標。我們(men) 開玩笑這叫 “數數”,把一個(ge) 人變成小學生,來數發過幾篇文章,引用幾次。評價(jia) 本來應該是很複雜的事情,數數就很簡單,也不用花錢。 

其實同行評議是最準的。用數數代替,就造成了很多學科的評審不符合實際,也導致中國人的文章在外頭泛濫,大家都去追求數量。現在國際出版界對中國論文作者的印象特別不好。


我在科技部評審評估中心開 “萬(wan) 人計劃” 的會(hui) ,發言的時候就說了這個(ge) 問題,後來評估中心有一個(ge) 領導跟我說,你的意見很好,但是國家給我們(men) 錢太少了。 

咱們(men) 國家以前是重物不重人,現在有改變,人員費已經有所改觀,但是在整個(ge) 科技管理裏麵,把評審又放得很低,放在一個(ge) 很次要的位置上。

歐美一些國家有值得我們(men) 學習(xi) 的地方,他們(men) 把評審作為(wei) 科技活動裏麵很重要的一關(guan) ,有專(zhuan) 門的資金支持。

我有概率統計的朋友參加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hui) 的基金評審。基金委會(hui) 給他一筆錢,不多,但開會(hui) 是可以的。他拿到評審材料,就召集一些統計學家和概率學家,找個(ge) 地方開個(ge) 會(hui) ,讓大家看看,再討論討論。最後他去基金委開會(hui) 的時候,就帶著這些專(zhuan) 家的意見,不是他的方向他也敢說了。

美國和歐洲都有這樣的傳(chuan) 統,因為(wei) 費用和會(hui) 議規模的原因,不可能請很多專(zhuan) 家,但可以委托一兩(liang) 個(ge) 數學家,給你一筆經費,去開個(ge) 谘詢會(hui) 議。你最後代表谘詢小組發言,這是很好的方式,既可以克服評審委員會(hui) 的規模太大,也能做到兼顧 

我跟好多評審都有接觸,就是因為(wei) 給的費用很低,開不了會(hui) 。

 

知識分子:國外的科技項目評審一般是什麽(me) 流程?評審的資金大概是什麽(me) 水平?

 

鞏馥洲:以學科評估為(wei) 例,決(jue) 定英國的公共科研經費發放的重要機構之一是英國研究理事會(hui) (UK Research Councils)。這一非政府部門的公共機構由英國政府資助,獨立展開學科評估。以數學為(wei) 例,其下按領域分的七個(ge) 理事會(hui) 之一,政府工程與(yu) 自然科學研究理事會(hui) (EPSRC),專(zhuan) 門負責5年評審一次學科,英國政府根據評審結果給大學撥款 [3]

牛津的朋友告訴我,它的評審是全英國的每個(ge) 教授交三篇文章代表作,由EPSRC花錢,送給世界各地的專(zhuan) 家作同行評審。你想,整個(ge) 國家的正教授都要交三篇文章,評審送三個(ge) 專(zhuan) 家,那得多少人?得花多少錢?評審完了以後,每個(ge) 小方向會(hui) 從(cong) 國際上請專(zhuan) 家,召集到英國,簽署保密協議,封閉1~2周評審,把結果評出來以後,由主席秘書(shu) 起草一個(ge) 報告初稿。不是當場交,大家都回家,一起修改,在一個(ge) 月以內(nei) 交回去就行了。這個(ge) 規模,你就可以想象用了多少錢做評審。(知識分子向EPSRC去信詢問評審經費規模,尚未獲得回複。) 

回到國內(nei) 的評審,有的投完票就走了,我們(men) 也不知道結果什麽(me) ,評審報告也不知道。 

國家基金委是國內(nei) 評審做得比較好的,有專(zhuan) 門費用,評審費相對多一點,但也隻是個(ge) 人報酬。像這種給一筆召集專(zhuan) 家開會(hui) 的費用,我們(men) 政府主導的獎項全都沒有,哪個(ge) 方向都沒有。 

總的來說,大家對評審的意見很大,就是因為(wei) 我們(men) 對評審不重視。

 

4


論文 “數數”,重大成果少了,

學科布局也亂(luan) 了

 

知識分子:目前的評審體(ti) 係對數學方向的研究會(hui) 有什麽(me) 影響?

 

鞏馥洲:問題大了。一年一評審,最後結題的時候看數量。這幾十年下來,很多人都追求文章數量,難問題不研究,因為(wei) 困難問題十幾年發不了文章。數學也一樣,各領域就做那些淺的。小學校更是這樣,在這種評審體(ti) 係下,評職稱都靠數數。 

我們(men) 中科院的數學院雖然研究生畢業(ye) 不要求發文章,以答辯委員會(hui) 的意見為(wei) 主,但我們(men) 的學生都說,老師們(men) 要這樣做,我找不到工作,找工作的時候別人要求不一樣,要有論文,我都遇到好幾個(ge)

後來我也做工作,我說你還是要想著做大問題,偶爾有時間了寫(xie) 兩(liang) 篇那種的小文章。 

我們(men) 通過五、六年的教育,培養(yang) 學生沉下心來 “坐冷板凳”,“科學研究就是要做有意義(yi) 的問題”,結果畢業(ye) 生一到下麵學校,卻成了 “落後分子”。我聽過好多係主任、院長抱怨,說你們(men) 的學生來了以後,老不發文章。最後弄的大部分老師也得適當照顧學生的顧慮,先滿足他們(men) 發論文的需求。 

所以,現在文章數量很多,重大的成果很少,這是個(ge) 最大的問題。

另一個(ge) 影響是,學科初始發展、難度不大的方向,去的人很多,真正困難的、重要的方向人少,整個(ge) 布局都亂(luan) 了。不但影響個(ge) 人寫(xie) 文章的風格,而且影響整個(ge) 學科發展的布局。 

舉(ju) 個(ge) 例子,奧運會(hui) 三大球拿不到金牌,小的項目拿了好幾個(ge) ,全世界會(hui) 認為(wei) 你體(ti) 育很厲害嗎?是體(ti) 育強國嗎?必須在主流項目上跟他們(men) 競爭(zheng) ,人家才能承認你是個(ge) 強國。 

同樣在科學上,主流方向上文章少,高質量的文章更少,其他方向上引用率高頂什麽(me) 用?人家還是不佩服你,還是覺得你科技不行,“數數”的影響是全麵的。 

全國都一樣,越往下越糟糕。國家層麵這樣做,下麵我不能不這樣做。我不做,非要按同行評議為(wei) 主,那肯定吃虧(kui) 。一些校長很明確地跟我說,最好讓國家改,國家改了以後,我這就好改了。否則,我改了以後,我在全國就吃虧(kui) 了。

 

知識分子:如何改進才能改變這種現狀?

 

鞏馥洲:現在,我們(men) 處於(yu) 一個(ge) 科學發展的沉寂期,沒有足以改變學科整體(ti) 框架的重大成就。像愛因斯坦這種人沒有出現,諾貝爾獎的獲獎者,一般也隻是在一個(ge) 小方向上、某一個(ge) 專(zhuan) 題上有貢獻。  

重大學術成果產(chan) 生一定是偶然的,但是偶然中帶有必然。隻要你好好投資,成果一定會(hui) 出現,必然性在這裏。 

但是出現在哪?在什麽(me) 時間出現?是隨機的,偶然的。數學的重大成果的產(chan) 生跟所有科學研究也都一樣,有一定概率,而現在的措施是在壓低它的概率。 

增加概率,首先要增加參與(yu) 的人數。科研就跟爬山一樣,爬珠穆朗瑪峰,就兩(liang) 三個(ge) 人身體(ti) 好,都出事的話就上不去了。但是有幾百個(ge) 人身體(ti) 好,登峰的可能性就很大。 

實行科研成果事後購買(mai) 體(ti) 製很重要。先給你一個(ge) 基本保證,一旦做出重大成果,再給你獎勵。  

科研工作者不能老想出去掙點外快,想著孩子上學的問題,這樣用在科研上的精力就少了。國外基本保證做的好,學者還有時間去度假。咱們(men) 中國做科研的整天忙得一塌糊塗,度假時間都沒有。  

對線下會(hui) 議的經費和安排也要寬容。有些數學會(hui) 議會(hui) 安排旅遊時間,有些人就覺得你就開會(hui) ,你還去旅遊幹嘛。它實際上不是瞎玩,是在很輕鬆的環境下討論問題,思維就放開了。 

現在疫情關(guan) 係,線上會(hui) 議和線下會(hui) 議的差別很明顯,網絡會(hui) 議開完了也不見麵,發完言以後,想起來了,都散了。像我們(men) 最近開線下會(hui) 議,路上聊聊或者坐著聊天就突然想起來,就交流起來了。有一個(ge) 緩衝(chong) 時間,別人報告結束了,回頭想不通的當麵再問一下,馬上就能坐著就討論了。 

線上開會(hui) 完了就是完了,等見個(ge) 麵再問他。你說打個(ge) 電話再問,那得多熟的人才能這樣辦。不熟的人就不可能這樣子,可能連電話都沒有。 

最後,解決(jue) 人情問題,沒有一個(ge) 百分之百完善的製度,隻有靠公開透明、參與(yu) 的人多。公開參與(yu) 的人比較多,講人情的就那一兩(liang) 個(ge) 人,他就沒辦法了。

 
圖片 相關資料:
1.https://www.csrc.gov.cn/pub/zjhpublic/G00306221/201112/W020111229372640788841.pdf
2.https://www.nnljr.com/news/47.html

3.https://epsrc.ukri.org/about/plans/evaluation/


文章轉自:知識分子微信公眾(zhong) 號

數學會獎項

華羅庚獎

華羅庚先生是我國著名數學家

華羅庚先生是我國著名數學家,他熱愛祖國,獻身科學事業(ye) ,一生為(wei) 發展我國的數學事業(ye) 和培養(yang) 人才做出了卓越貢獻。

陳省身獎

陳省身教授是一位國際數學大師

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教授是美籍華裔數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他非常關(guan) 心祖國數學事業(ye) 的發展,幾十年來在發展我國數學事業(ye) 、培養(yang) 數學人才等方麵做了大量工作。

鍾家慶獎

鍾家慶教授生前對祖國數學事業的發展極其關切

鍾家慶教授生前對祖國數學事業(ye) 的發展極其關(guan) 注,並為(wei) 之拚搏一生。為(wei) 了紀念並實現他發展祖國數學事業(ye) 的遺願,數學界有關(guan) 人士於(yu) 1987年共同籌辦了鍾家慶基金,並設立了鍾家慶數學獎,委托米兰体育官方网站入口承辦。

關注微信

掃描二維碼關(guan) 注

  京公網安備 110402430128號 版權所有:米兰体育官方网站入口  法律法規 | OA/ERP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