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批改作業50年的數學家

發布時間:2014-06-02

——記北京大學數學學院薑伯駒院士

新華社記者 李江濤 《 中國青年報 》( 2014年06月02日)

頭發花白,精神矍鑠,薑伯駒院士在北京大學執教已半個(ge) 多世紀。他不僅(jin) 學問做得好,課講得更是受歡迎。授課,他看重因材施教,希望每個(ge) 人都能體(ti) 驗成功;育人,他願青出於(yu) 藍而勝於(yu) 藍,看到學生成為(wei) 院士、獲得大獎,他打心裏高興(xing) 。“育人是我的第一職責。”從(cong) 教幾十年,他一直用這句話鞭策自己。

    “我首先是一名教師”

    從(cong) 求學到任教,薑伯駒一直在北大校園。他說,在這裏,他受到了嚴(yan) 格的學術訓練,學會(hui) 了獨立思考,培養(yang) 了前瞻目光,養(yang) 成了嚴(yan) 謹、務實的學風。

    1953年,年僅(jin) 16歲的薑伯駒以優(you) 異成績考入北大數學力學係。在學習(xi) 期間,他的成績名列前茅,兩(liang) 次被評為(wei) 北大三好學生。留校任教後,他有幸成為(wei) 著名數學家江澤涵先生的助手。從(cong) 此,薑伯駒堅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不動點理論和低維拓撲。在當時,國內(nei) 這個(ge) 領域還鮮有人問津。

    1964年,薑伯駒在尼爾森數的計算問題上取得突破,他所創立的方法在國外被稱為(wei) “薑子群”“薑空間”。1978年以後,他將不動點理論與(yu) 低維拓撲學結合起來,全麵解答了有50年之久的“尼爾森不動點猜測”。1983年,薑伯駒成為(wei) 當時北大最年輕的教授。

    “我首先是一名教師,其次才搞一些研究。”這是薑伯駒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強調,他的職業(ye) 是教師,“育人是我的第一職責。”他站在數學講台前,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看著年輕人成長。北大數學學院集體(ti) 完成的《數學基礎研究與(yu) 人才培養(yang) 基地建設》,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特等獎,他為(wei) 有自己的一份貢獻而自豪。

    從(cong) 青春少年到知名學者,薑伯駒在付出巨大努力的同時也收獲了榮譽:數學學院首任院長,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獎獲得者,陳省身數學獎獲得者,華羅庚數學獎獲得者等。

    然而,當有人稱他為(wei) “大師”時,薑伯駒說:“大師的資格我不夠,做學問、做事情、做人,還有很多要學習(xi) 。”

    “育人比自己出成果更重要”

    薑伯駒為(wei) 國家培養(yang) 了許多優(you) 秀數學家。他繼承了老師江澤涵先生甘為(wei) 人梯的精神,培養(yang) 人才不拘一格,非但不要求學生因循導師,還鼓勵學生另辟蹊徑、自主創新,對學生的研究工作給予寬鬆的環境和無私的幫助。

    在他的幫助和影響下,一批青年學生赴美留學深造,並取得了優(you) 秀成果。他們(men) 中的一些人,如王詩宬、段海豹、周青等已陸續學成回國。王詩宬2005年當選為(wei) 中科院院士,在教學和科研領域卓有成就.

    “育人比自己出成果更重要。”薑伯駒深感中國數學要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希望在下一代身上。他認為(wei) ,作為(wei) 一名大學教師,培養(yang) 出一批傑出人才比自己取得一兩(liang) 項成果更有價(jia) 值。基於(yu) 這樣的理念,多年來,他花費大量時間尋找體(ti) 現最新思想的材料,組織研究生學習(xi) 。

    低維流形是拓撲學中年輕且發展快的領域。薑伯駒首次訪美時,我國還無人涉獵低維流形領域,他寧願少出論文,毅然把主要精力轉向低維流形。1981年,他開設了低維流形課。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薑伯駒培養(yang) 了數十名碩士生和博士生。一批學生在低維流形方麵取得好成績,有的已開始嶄露頭角,成為(wei) 我國低維流形研究的骨幹力量。

    親(qin) 自批改作業(ye) 50年未變

    薑伯駒院士在北大執教50餘(yu) 載,一直活躍在教學第一線。他熱愛自己的教師職業(ye) 。盡管兼職多,社會(hui) 工作和社會(hui) 活動繁忙,擔負的研究工作也很重,但他從(cong) 不因此占用上課的時間。

    數學學院的許多學生說,最令他們(men) 感動的是,薑老師身為(wei) 院士,仍堅持親(qin) 自批改學生作業(ye) 。“隻有這樣,才能從(cong) 中找出共性問題,真正了解學生的弱項究竟在什麽(me) 地方,再來調整改進教學內(nei) 容。”薑伯駒說,親(qin) 自批改學生作業(ye) ,這種習(xi) 慣他一直堅持了50年。

    北大數學學院教授尤承業(ye) 做學生時,聽過薑伯駒對一個(ge) 定理的證明。令他驚訝的是,通常要花兩(liang) 星期才能講完的課,薑伯駒僅(jin) 用一次課就講完了,而且思路特別清晰。薑伯駒一向反對照本宣科,他認為(wei) 教師一定要對教學內(nei) 容融會(hui) 貫通,還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情況把自己的體(ti) 會(hui) 傳(chuan) 達出來。

    著名數學家、曾師從(cong) 薑伯駒的王詩宬院士說:“薑先生做事一向認真。上世紀80年代早期,有學生找薑先生請教,沒有聯係上。薑先生知道後,騎著自行車到學生宿舍找到這個(ge) 學生。他對學生的關(guan) 心無微不至,就連誰沒有拿到講義(yi) 這樣的小事兒(er) ,課間他都會(hui) 過問。”

    薑伯駒辦公室的牆上,掛著一塊大黑板,那是為(wei) 了方便與(yu) 學生探討問題而掛的。平日裏,學生可隨時到薑老師辦公室請教,一起在黑板上塗塗寫(xie) 寫(xie) 。

    薑伯駒說,做教師的最大樂(le) 趣是與(yu) 學生互動。學生求知欲旺盛,提出的種種問題引人思索、催人前進。學生們(men) 使他感覺永遠年輕,並在相互的交流與(yu) 切磋中,給他的教學和科研帶來靈感。

    新華社北京6月1日電

數學會獎項

華羅庚獎

華羅庚先生是我國著名數學家

華羅庚先生是我國著名數學家,他熱愛祖國,獻身科學事業(ye) ,一生為(wei) 發展我國的數學事業(ye) 和培養(yang) 人才做出了卓越貢獻。

陳省身獎

陳省身教授是一位國際數學大師

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教授是美籍華裔數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他非常關(guan) 心祖國數學事業(ye) 的發展,幾十年來在發展我國數學事業(ye) 、培養(yang) 數學人才等方麵做了大量工作。

鍾家慶獎

鍾家慶教授生前對祖國數學事業的發展極其關切

鍾家慶教授生前對祖國數學事業(ye) 的發展極其關(guan) 注,並為(wei) 之拚搏一生。為(wei) 了紀念並實現他發展祖國數學事業(ye) 的遺願,數學界有關(guan) 人士於(yu) 1987年共同籌辦了鍾家慶基金,並設立了鍾家慶數學獎,委托米兰体育官方网站入口承辦。

關注微信

掃描二維碼關(guan) 注

  京公網安備 110402430128號 版權所有:米兰体育官方网站入口  法律法規 | OA/ERP係統